“法学+信息技术”,湖南大学法学院获得首批国家级新文科项目立项
2022-12-12 11:38:12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陈佳婧 | 作者: | 点击量:14302         

本报讯(通讯员 蒋海松 林文婧)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31号),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教授领衔申报的以信息技术与法律融合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与实践 新文科项目获批立项。该项目由法学院院长屈茂辉教授领衔负责,由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协助统筹,成员还包括法学院教师喻玲、唐双娥、陈锦红、曹庭、赵香如、邱昌茂、王中、李丽红等,另外整合信息工程学院、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唐卓、梁伟、肖晟教授等跨领域专家作为合作成员,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融合的团队。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2020年,教育部组织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宣言提出,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需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

以信息技术与法律融合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与实践 项目以学科融合为中心,直面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法学教育范式的变革,推进新法科建设。学院通过灵活方式聘任信息科学专家、计量法学专家、计算社会学专家、系统工程专家,培育一支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为学科融合提供了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推动跨学科交叉、协同和合作;搭建司法大数据分析中心”“司法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经济社会司法大数据服务中心”“法院信息化集成评估中心等系列平台,开发人民法院司法绩效智能化评估系统、基于超算大数据智能化同案同判支撑系统,创新互联网+法学教育模式;开设计算法学、知识产权、工程法学、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大数据检索、能源法学、法律心理学等一系列学科融合的新课程。项目重在打通学科学制壁垒,实现专业教育方案融合,探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探索交叉授课融合培养的新型机制,派出教师团队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讲授保密法、网络安全法等课程,邀请信息科学专家为法学学科制定培养计划相应的内容,并参与教学。建设湖南大学智慧司法交叉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等跨领域平台;布局开设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实验班。建设法律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诉讼案件仿真教学软件,推动互联网在线课程建设;依托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长沙)及各级司法机关,拓展新培养途径,动员社会力量,注重协同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法治人才。

近年来,湖南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了一批紧跟科技发展潮流、着眼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质课题。本次国家级新文科项目立项院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成果。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责编:陈佳婧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